收到學員私信:"王老師,上個月花3800參加某機構辦的交流會,結果全程都在推銷課程!"這樣的吐槽不是個例。作為從業(yè)12年的心理咨詢師,今天手把手教大家識別哪些會議不值得參加,幫你省下冤枉錢。
第一類要繞行的就是"掛羊頭賣狗肉型"。去年某國際心理峰會,官網宣傳有10位行業(yè)大咖出席,結果現場就來了3位嘉賓,其余都是視頻錄播。更夸張的是茶歇時間,工作人員挨個推銷2.98萬的督導課程。這類會議通常在宣傳語里用"國際""高峰論壇"等字眼,實際內容注水嚴重。
第二類慎選的是"天價入場券型"。上個月某機構舉辦的危機干預培訓,三天收費9800元,仔細看課表才發(fā)現:每天實際授課時間僅3小時,其余都是小組討論。記住一個判斷標準:單日培訓費超過1500元就要警惕,除非有國際認證資質或實操督導環(huán)節(jié)。
第三類要當心"山寨證書型"。去年某協會舉辦的沙盤治療培訓,承諾頒發(fā)"國際認證證書",結果證書上既無鋼印也無官網查詢通道。這類會議往往承諾各種資格認證,但頒發(fā)的證書在業(yè)內根本不具備效力。
第四類要遠離的是"跨界大雜燴型"。比如某次主題為"家庭教育研討會",議程里卻包含數字貨幣投資、微商運營等無關內容。專業(yè)會議應該聚焦細分領域,議程混雜的往往質量堪憂。
建議優(yōu)先選擇三類會議:1.中國心理學會官網公示的年度學術會議;2.高校心理學系主辦的專題研討會;3.有明確繼續(xù)教育學時認證的培訓。記得提前查證主辦方資質,正規(guī)會議都會在民政部官網備案。
參加前做好三查:查往屆參會者評價、查講師真實履歷、查議程時間分配。去年我參加的中科院心理所舉辦的認知行為治療大會,不僅每天6小時干貨內容,還安排現場案例督導,這類會議才值得投資。

心理咨詢師繼續(xù)教育學分獲取指南
☆一、繼續(xù)教育學分為啥重要?☆
心理咨詢行業(yè)更新快,新技術、新理論層出不窮。拿學分不是“應付差事”,而是為了及時充電,確保自己跟上行業(yè)節(jié)奏。更重要的是,部分地區(qū)的執(zhí)業(yè)資格年審會明確要求學分達標,否則可能影響正常從業(yè)。
☆二、學分怎么拿?記住這4個路子☆
☆1. 線上學習:省時又靈活☆
推薦平臺:中國心理學會、簡單心理、壹心理等機構常開設線上課程,內容涵蓋倫理法規(guī)、咨詢技術、案例分析等,學完通過考試就能拿學分。
注意點:選課先看主辦單位是否具備“繼續(xù)教育項目資質”,避免白忙活。
☆2. 線下培訓:面對面交流更深入☆
行業(yè)會議/工作坊:比如中科院心理所、各省心理協會舉辦的培訓,通常1天課程對應4-6學分,還能結識同行。
醫(yī)院或高校課程:部分三甲醫(yī)院精神科、高校心理學系會開放旁聽名額,適合想系統學習某一領域的人。
☆3. 發(fā)表文章或參與課題:一舉兩得☆
在專業(yè)期刊發(fā)論文、參與行業(yè)調研或編寫教材,都能折算學分。比如一篇核心期刊文章可能抵10-15分,具體看當地規(guī)定。
☆4. 公益服務:邊助人邊攢分☆
參與心理熱線值班、社區(qū)心理健康講座等公益活動,憑服務證明可申請學分。有的地區(qū)每小時折算1分,既積累經驗又完成指標。
☆三、“躲雷”秘訣:這些細節(jié)別忽略☆
1. 提前規(guī)劃:別拖到年底扎堆學,合理分配時間,避免課程名額搶光或網絡卡頓。
2. 核對官方名單:每年衛(wèi)建委、心理學會會公布認可的培訓項目,報名前先查清單。
3. 留好證明材料:電子證書、參會通知、論文錄用函等至少保存2年,以防審核抽查。
4. 關注地方政策:比如上海要求倫理相關課程占比不低于30%,各地規(guī)則可能有差異。
☆四、常見問題答疑☆
問:一年需要多少學分?
答:多數地區(qū)要求每年30-40分,其中必須包含倫理類課程(比如5-10分)。
問:免費課程能算學分嗎?
答:只要主辦方有資質,免費課也能算,但注意課程結束后的考核環(huán)節(jié)。
問:學分能跨省通用嗎?
答:全國性學會(如中國心理學會)頒發(fā)的學分一般通用,地方性項目需咨詢當地主管部門。
希望這份訣竅能幫你理清思路。如果還有疑問,歡迎在評論區(qū)留言交流!
評論0
“無需登錄,可直接評論...”